• <tr id='mtP2gN'><strong id='mtP2gN'></strong><small id='mtP2gN'></small><button id='mtP2gN'></button><li id='mtP2gN'><noscript id='mtP2gN'><big id='mtP2gN'></big><dt id='mtP2gN'></dt></noscript></li></tr><ol id='mtP2gN'><option id='mtP2gN'><table id='mtP2gN'><blockquote id='mtP2gN'><tbody id='mtP2gN'></tbody></blockquote></table></option></ol><u id='mtP2gN'></u><kbd id='mtP2gN'><kbd id='mtP2gN'></kbd></kbd>

    <code id='mtP2gN'><strong id='mtP2gN'></strong></code>

    <fieldset id='mtP2gN'></fieldset>
          <span id='mtP2gN'></span>

              <ins id='mtP2gN'></ins>
              <acronym id='mtP2gN'><em id='mtP2gN'></em><td id='mtP2gN'><div id='mtP2gN'></div></td></acronym><address id='mtP2gN'><big id='mtP2gN'><big id='mtP2gN'></big><legend id='mtP2gN'></legend></big></address>

              <i id='mtP2gN'><div id='mtP2gN'><ins id='mtP2gN'></ins></div></i>
              <i id='mtP2gN'></i>
            1. <dl id='mtP2gN'></dl>
              1. <blockquote id='mtP2gN'><q id='mtP2gN'><noscript id='mtP2gN'></noscript><dt id='mtP2gN'></dt></q></blockquote><noframes id='mtP2gN'><i id='mtP2gN'></i>

                大湾区柔直背靠背工程(广州段)加紧系统调试 确保按期投产

                2022年03月04日 打印
                qq

                岭南二月,乍暖还寒,各地重点项目工地已然一派繁忙。近日,历经约13个月的紧张施工与一个多月的站系统调试,大湾区柔直背靠背工程(广州段)正式开启系统调试,为3月30日按期投产奠定坚实基础。全部工程计划于今年5月底完成建设,预计2022年将支撑西电东送电量不低于1883亿千瓦时。

                大湾区柔直背靠背工程(广州段)开启系统调试前,运行与施工人员在阀厅做最后检查。 彭莱 摄

                走进主控︾楼3楼,通过特制的观察窗放眼望去,只见一个个数十米高的阀塔正静静地矗立着。它们所在的单元一穗东侧阀厅,已经完成带电测试。据悉,大湾区柔直背靠背工程(广州段)是从2020年12月30日开始土建交安,目前总体进度完成约92%。

                “整个工程的建设管理做得非常好,科学严谨、认真细致。”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方电网公司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李立浧表示,大湾区∴柔性直流背靠背工程通过使用柔性互联与异同步控制等新的技术手段,系统性解决了短路电流超标与√高频谐振问题,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重要支撑,对全国乃至世界电网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大湾区柔直背靠背工程(广州段)经理朱博补充介绍说,工程全部建成投产后,将进一步优化广东电网的网架结构。在大湾区内部,原本连成一片的大电网通过背靠背工程使得彼此间有了“防火墙”,避免“火烧连营”。

                “也就是说,当一个小区域出现故障,可以快速隔离,将停电范围控制在小区域,避免大面积停电,从而降低电网风险,为后续新能源大规模消纳奠定基础,更好地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朱博说。

                下一步,广东电网公司广州供电局将继续加强现场防疫及安全管理,加快工程建设及调试,提升工程实体质量〇,确保工程高质量按期投产。


                来源:国际能源网